主题: 镇巴修复26通红军墙

楼主回复
  • 阅读:564
  • 回复:0
  • 发表于:2016/12/11 16:38:2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镇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字迹工整的“红军墙” 记者 胡毅 摄

 连日来,记者在“红军之乡”镇巴县采访时发现,该县红色文化氛围相当浓厚,干部群众热爱、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行动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陕西镇巴县及四川通江县周边地区,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至1935年3月离开镇巴北上抗日期间,红四方面军留下了许多石刻标语和墙壁墨书文告等红色革命文物。”昨日,镇巴县博物馆副馆长马良燕告诉记者说:“红军所到之处,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播撒革命火种。凿刻石岩标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宣传工作的一大创举。”

陕南县苏维埃政府组建凿字队,在山冈、路旁、关隘要道、集市街头、古庙祠堂、村舍院落,利用旧碑、石牌坊、石柱、屋基石、古建筑、房前屋后墙壁等,就地取材,凿石刻字或用墨书制作口号标语。军队和地方的粉笔队、宣传队、凿字队,在民房、街道、石岩等处,用凿子、石灰、红土、锅烟墨等,也书写了大量的墙头标语及文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纲领、路线、政策、任务。

国民党反动派对这些标语文告极端仇恨,异常恐惧。红军撤走后,地方民团大肆进行破坏。人民群众则采用填抹、遮盖、移作它用等办法进行保护。尽管如此,大量的标语文告还是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保存下来的不多。

1933年4月,红四军十二师特务团进驻镇巴县三元镇红星村赵家院子后,经常向当地群众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传播革命道理。他们根据党的“六大”《决议》精神,在赵家院子宅房西及正房后檐石灰墙面,黑墨楷书了《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土地法令》两篇重要革命文献资料和“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土地革命、为土地归农民而战!”等宣传标语。为发动人民群众,展开土地革命,创建镇巴红色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红军广泛宣讲,当地群众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镇巴县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红军墨书手迹并开始保护。1994年11月,在省文物局支持下,镇巴县文管所会同西安文物保护专家进驻赵家院子,历经10天将已经风化剥落、极易破碎的红军墨书文告、标语墙面,切割成26通墙壁板加固运抵县城。2000年后,县文保人员进行一期加厚处理,初步防止了“红军墙”进一步风化及字迹剥落;2014年10月,镇巴县会同省上文物保护专家,对文物进行后期加固定板处理,使“红军墙”字迹清晰、墙面光洁、坚固易存。

在镇巴县博物馆,记者看到,“红军墙”字迹工整、笔法遒劲、张弛有度,颇有书法功底。修复后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壁板高1.65米,宽4米,右起直书66行,字径3.5×2.7厘米;《土地法令》壁板高1米,宽3.68米,右起直书85行,尾画“五星”一枚,其下部有右起横书、字径37厘米标语“取消一切苛捐杂税!”,落款右起直书三行“红四军特务团政治处”。

“一个县留存如此多完好的‘红军墙’,在国内实属罕见!这对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也有很高史料价值。”陕西师范大学一位正在修复“红军墙”的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说:“红军墨书手迹《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土地法令》等5处共26通文告及宣传标语‘红军墙’,这一历时80余载的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并将在修复后全面恢复原貌,这无疑是镇巴人民的又一贡献啊!”

据了解,“红军之乡”镇巴县正在修复还原赵家院子旧貌。届时,修复后的26通“红军墙”将移往还原后的赵家院子对外展出。

来源:西安晚报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