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镇巴传统手工技艺-村头的剃头匠

  • 啦啦啦
楼主回复
  • 阅读:61024
  • 回复:2
  • 发表于:2020/4/5 12:53:27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镇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广告


---以下为正文---


【编者按】:弘扬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20年6月13日为文化遗产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展开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镇巴县博物馆从即日起,以传统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礼仪与节庆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重点民间文化遗产项目,采用文学作品形式进行介绍,向公众呈现我县丰厚的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和优秀的民间艺人风采,宣传展示我县民间文化保护成果。

传统手工技艺】

村头的剃头匠

文/郝明森


 清晨,薄雾飘缈,早睡早起的鸟在莹露闪闪的枝头啁啾啼鸣,柔婉脆润的欢唱着乡村的晨曲王大爷挑着剃头挑子,沿着田野叮咚清丽的涓涓溪流,穿过一路轻纱漫笼的氤氲,摇摇晃晃来到村头。清晨的浅梦中传来漫不经心的吆喝“剃脑壳喽!脑壳……”


 各家屋里长一声短一声地应和着,随后传来吱呀呀的开门声。每每乡邻还未起床,王大爷便早早抵达,来到村头的大柳树下,开始摆摊了。王大爷剃头的家伙很齐全,剃头挑子的一头是个方凳子,凳子上放个破木箱,箱子上还放个铜脸盆等零散物件,用麻绳系着;挑子的另一头是一个生火的炉子。现在常用“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来形恋爱双方一方愿意一方不愿意,这个比喻很形象,我认为就是打这儿来的。王大爷把推子、剃刀、剪子、梳子、篦子、磨刀石、当刀布、布单、毛巾、水盆、火炉各摆放到位,单等剃头的人们三三两两聚拢来。

 每次剃头,母亲就把我早早地喊起,带到村头的大柳树下,让我当头炮。王大爷看见第一个顾客到了,脸上堆满笑,招呼我坐下,一块看不见本色的白布围在我胸前,娴熟地推剪着头发,一边和母亲不着边际的寒喧着。


 王大爷退休好年了,退休前在县城劳动饮食服务公司下的理发店工作。那时的理发员都是商品粮户口,有工资,是公家人,令人羡慕。退休后就跟儿子在城里住,舒服的生活过久了,难免有些枯燥王大爷不会下棋打牌,和村里熟悉的老伙伴们也凑不到一块儿去儿子儿媳平时上班的上班,孙子上学的上学,老两口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开始想起老家,想起自己的手艺想回乡下重抄旧业,他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再穷也要理发啊,剃头匠是不可缺少的。不顾儿子的阻拦,执意回到老家所在的村子,在小院里种点小菜养几只鸡,生活很是惬意。本来,儿女们都说:老爸,你工作了一辈子了,回到老家就享享清福养老吧。开始还听,可是一闲下来,心里老是没着没落的。当然,王大爷有退休工资,不缺钱缺的是热闹和自在于是,把原来的工具一收拾,挑起剃头挑子重操旧业了。


 王大爷躬身低首,漫不经心,持推子在我头上推剪着,前后约摸半个钟头。日头冉冉,金光万道,大人小孩纷纷起床,三五成群地来到大树下,将王大爷围拢。此时王大爷最得意了,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顿好顾客,左手按着头,一边信手推剪着。时而拿起牙剪,将厚实浓稠的头发打薄。理完头遍后,王大爷用毛笤帮人扬扫着颈脖的残发,衣领的发渣。然后散开围布,坐在旁边等着洗头,水没热的间隙,又赶紧趁这个空当给下一位剪头遍。赶时髦的年轻人自然不喜欢让老头理发,都去集镇发廊理发了。王大爷的顾客主要是小孩和老年人,多数都是熟人。那时发型简单,不似现在,各种新潮发型随处可见。中年人也就是剃个平头,稍有点文化的剃个背头或分头,小分头就象电影里面的汉奸,不好看,所以不常有人剃;上年纪的图个省事凉快,干脆就剃个光头,剃刀把头皮刮得油光发亮。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不会用500瓦灯泡来形容明晃晃的光头,而是像刨皮后的魔芋。于是,我们都叫魔芋脑壳。这种头型最简单,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小孩头技法更加单一,千篇一律,万般头型,只要经他“嘁嘁喳喳”一翻折腾,尘埃落定后,要么成茶壶盖,要么像筲箕,要么在前额上方留一小块,形似炒菜的铲子,我们就叫它铲子脑壳。若是谁家有独生子,很娇惯,为了显示与别家的孩子不同,发型有所创新,就留个小辫子,但常常成为别家孩子欺负的对象,嘲笑他头上长个猪尾巴,打架时揪着不放,当然成为吃亏的对象,没过几天也就剃成茶壶盖。王大爷给孩子们剃完头,冷不防用巴掌在后脑勺上啪一声响,意思是好了,走吧。孩子们常常打个激灵,站起来摸摸光溜溜的头,嘿嘿干笑几声,屁颠屁颠的找小伙伴们玩去。


 王大爷给中老年人剃完头,第二道工序是刮胡子修面。需要修面的自己捧来一盆水,放在一旁闲置的石墩上,等着王大爷洗头。王大爷从盆中拎起湿淋淋的毛巾,将发根耳际一一抹湿,擦干。复将遮膝的白布围束在颈上,开始修面。他从箱子上盖夹皮中抽出一把锋利的剃刀,在大树干挂着的油黑污亮的锉皮上“刷刷刷”正反揩几下,左手摁着人的头,右手拿着剃刀,别看他年龄大了,眼不花,手不抖,“嚓嚓”几声脆响,面部刮得干干净净,一整套程序下来,一气呵成。王大爷一丝不苟的剃着头,一边和旁人搭话,有时候,不理发的老伙伴们也都会来凑热闹。说起从前,说说今后,说说自己儿女,谈谁家种木耳发了点小财,谈庄稼的长势,谁家少鸡掉鸭,谁家的母猪又下了崽,谁家又娶了媳妇,不到半年又添了娃……这时,沉默了很久的张大爷突然想起什么事,,长叹一声:“哎!老了,都老了,上个月李老头还约我来剃头的,前几天就走了,看来我们这一把年纪的老汉越来越少了。”“谁说不是呢,每个人迟早都有那一天,人生短暂啊!”另一个老头接过话,言语中有些凄楚,树下顿时一阵沉默。


 说说笑笑,时间已过晌午。前村后院传来女人的阵阵喊叫声,该吃晌午饭的时候了,好客的争先邀请王大爷到家里吃饭,王大爷连连推辞。直到有人把他家伙收好了,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拖走,这才无法推脱,边走边说客气话。

 所有的人理完了,忙乎了一天的王大爷便开始拾掇工具箱,抬手摘下树上的锉布,扫起地上的残发,装入小蛇皮袋中,披着夕阳赶往下一个村子……

改革开放,农村劳动力纷纷卷往城市,村里只剩落些老叟孩童。而今,王大爷己年近古稀,早己卸下行艺的担子被儿子接进城里,村里没有了接班人,村人的头发一时没了着落,只得到集镇去。

 前几天,我下乡路过村子,忽然想起自己已好多年没来这个村子了。来到村头,大柳树早不见了,而是修起了一栋栋小洋楼,我问这家女主人,当年来这儿剃头的王大爷,她听得一片茫然,他的男人从屋里出来说,你打听那个人早死了,至于何时离开的人世,因为长时间不在家,记不起来了。

就这样,传统的剃头挑子随时代没落,王大爷的剃头挑子只能成为一些人或者一个时代的怀念。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广而告之】

商机:镇巴县多家快递公司,组建县城快递联盟,现诚招各片区承包商,一个片区多家快递,自己当老板,赶上网络时代的高速列车,创造辉煌时刻。有意者联系电话:18049160657







来源:镇巴县博物馆

广告合作:0916-6716626
客服微信:zhenbao3o

投稿邮箱:1054463292@qq.com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