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镇巴县:易地搬迁"换旧貌"产业扶贫"拔穷根"

  • 骏驰
楼主回复
  • 阅读:237
  • 回复:0
  • 发表于:2020/4/9 16:01:0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镇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65岁的王清友是镇巴县赤南镇青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底刚刚脱贫。之前,王老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镇巴县赤南镇青树村的三间土坯房里,由于房屋破旧,下雨漏水,王老一家过着坐山靠山,常年依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的日子。2019年3月,王老一家赶上了异地扶贫搬迁好政策,告别大山,住进了安全敞亮的安置楼,将老家的土胚房腾退复耕后,政府给他补助了2万元现金。


镇巴县赤南镇搬迁群众王清友说:“我们这过去住在老家青树村王家湾,以前都是以外出打工为经济收入,现在我们年纪大了,又是贫困户,他们公司来带动我们务工,脱贫致富。我每个月能干20来天,一天80块钱,一年能挣2万多。”

65岁对于许多城镇职工来说,正是休养生息、颐养天年的好时段。但对于王清友这样的山区群众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段。由于年纪大,沉重的体力劳动已经不适合他,外地企业也不再招录60岁以上的员工,因此,在镇巴县,像王清友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无法外出务工。好在这几年脱贫政策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家乡的青花椒产业园已经发展到千亩以上,急需大量劳力,而居住在周围的群众优势得天独厚,为了方便群众务工,花椒园负责人每天派专车到移民搬迁点接送务工人员,中午还管一顿饭,每人每天能收入80至100元不等。由于离家近,活不重,加之实行长短期灵活务工政策,许多人像王清友一样,在周围的产业基地务工,每年也能挣2万多元现金。 


镇巴县赤南镇青花椒基地负责人徐贵林介绍说:“我们这一片花椒园面积大,有1000多亩,去年栽的苗子死了一部分,近期在补植、除草和垒苗,主要是管护、上肥这些事,花椒树明年都可以挂果了,长期在我这干活的贫困户有10户人,如果包括加入合作社种植而不干活的贫困群众一共是58户,户均增收一万多块钱轻轻松松。”

山下是漂亮的移民搬迁点,改善了贫困群众落后的人居环境;山上是有吸引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吸纳贫困群众务工挣钱。这一上一下的合理利用让搬迁群众的住房和就业达成了默契。据了解,镇巴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9302户31621人,总投资16.04亿元,建设集中安置点79个。围绕移民搬迁点成立了854家专业合作社,其中500多家带贫受益较好。通过发展产业、劳务输出、社区工厂、基础设施建设等,每户贫困群众都有一至两个以上的收入支撑。

如今,在镇巴县,许多平坦的土地上都建起了移民搬迁点,而在广袤的山上到处可见茶叶、天麻、花椒、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易地搬迁给我们换了穷貌,产业扶贫为我们拔除了穷根。”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