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镇巴传统礼仪与习俗:哭嫁

  • 来世再做好朋友
楼主回复
  • 阅读:114085
  • 回复:1
  • 发表于:2020/4/11 14:56:3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镇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广告


---以下为正文---

编者按:弘扬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20年6月13日为文化遗产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展开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镇巴县博物馆从即日起,以传统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礼仪与节庆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重点民间文化遗产项目,采用文学作品形式进行介绍,向公众呈现我县丰厚的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和优秀的民间艺人风采,宣传展示我县民间文化保护成果。

传统礼仪与习俗--哭嫁

文/郝明森


我的生命属于乡村,便与乡村有了难以割舍的情缘。回忆儿时的时光,仿佛这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如同缕缕炊烟,把绵延不绝的日子喂养得活色生香,在晨曦的沐浴中显得随意和安详。

我的家乡对峰耸峙,溪水如裙袂飘过。独特的人文景观,譬如跳神,譬如烧蛋,譬如对歌......尤其一个传统而极富情感表现的,即出嫁的姑娘,在临去夫家的晚上和早上痛哭流涕,以示婚姻幸福的风情,别具特色。



记得小的时候,逢三月桃花绽放,或九月后秋风正爽,村里订婚的姑娘就迫不及待,择良辰吉日陆续出嫁了。那时候生活艰苦,农家虽不吃糠巴野菜过日子,就还是一半红薯一半包谷面,但娘家还是勒紧裤带给姑娘做嫁妆,大凡箱柜桌椅,棉被炊具、锅碗瓢勺绝对少不了的,箱子柜子也不能空着,全是装的五谷杂粮。出嫁的时候,夫家来一伙抬家具的青年,提前一个晚上在姑娘家喝酒吆喝。那份热闹劲,比如今的西式婚庆,有滋有味多了。村里姑娘出嫁会摆酒席的,俗名过酒席。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必来喝酒。女方摆个二三十桌,杀猪宰鸡,平素极少碰面的,划拳,喝酒,吹牛,吃肉。小孩子就把它成了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幺姨是七八年出嫁的,那时我才读小学二年级。秋收后,农活闲了,外爷就请木匠做家具,外婆就把棕皮剥下来,魔芋煮熟捣碎成浆糊状,均匀涂在棕皮上,贴在墙上晾干切成鞋样,用碎布层层叠平,然后晚上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大舅忙着请弹花匠弹棉被,妈妈和几个姨赶回来帮小姨做嫁衣和绣花鞋,整个冬天都在为小姨的婚事忙碌,我外婆生了四儿四女,最后一个幺女子,就想风风光光把她嫁出去。做了三十几双布鞋,一个冬天光煤油点了几斤,把屋都熏得黑糊糊的。


那天小姨出嫁,男方来了很多人,也请了传统的乐器队,铜锣敲得特别响,唢呐吹得欢快,媒人垫着小脚穿棱于亲人长辈之中,诸如客气的话,像喝了米酒的醉汉,哆嗦寡味。倒是临出嫁的晚上,小姨坐在房中,全家人陪伴着小姨,不停地叮咛小姨嫁过去要孝敬老人,好好过日子,说得咽咽哭泣。尤其第二天早上,衣服都换好了,小姨就哭着赖在床沿上不肯出,声音时细如流水,时大如银铃,清澈深情,扰得我问我妈:出嫁了,干嘛哭得如此伤心?我妈则骂道:没良心的,你外婆生她养她不辛苦啊?她对自己的家不留恋呵?说着也用袖口擦起眼角。

我在不敢出声了,小姨还在哭,我仔细听着,小姨不光是哭,似乎在连哭带唱:

“哭一声,我的爹,爹在屋里辛苦些,

屋里屋外都靠你,上坡下坎要过细。

哭一声,我的妈,十月怀胎剩下我

屎尿一身养我大,那个狠心要陪嫁......”

小姨的哭声撕碎外婆的心肝,接着是外婆便嚎啕大哭:

“我那儿,你走后,爱听娘话;

你到了,人家去,不比娘家。

起早些,睡晚些,没说贤话;

我那儿,你听话,跟到人家。

没贪玩,没贪耍,多做鞋袜;

我那儿,你听话,跟到人家。

煮茶饭,扫地下,不能靠她;

对父母,要孝敬,找烟倒茶......”

待嫁的小姨,伤感的外婆,通过这一启一承的哭嫁,将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母女对哭时,其他“伴娘”也先后进入角色,哭诉不绝。闺房中,一支多声部的哭诉大合唱拉开了序幕。


太阳升老高了,后生们在外面用竹竿把嫁妆被子都捆绑好了,张望着只待出发。外婆在母亲的劝说下止住哭声,声音已稍稍嘶哑,大舅母还兴致高扬,与来客说着她的往事,动情处竟也陪着流泪。外婆不停地给小姨说着悄悄话,说着说着又呜呜大哭,不过很快一老头点起一挂长鞭炮,这叫催嫁,马上人头涌动,小伙子们跃跃欲势,把箱子抬了抬,堂屋里成双对红烛冒着旺火。大门外男方来接亲的女眷列队站两排。这时,铜锣和唢呐响起,媒人才发觉不可耽搁,就撑起一把红洋伞,等二舅把小姨背到大门口,用伞罩住小姨。


我原以为小姨缠绵,后来才知哭嫁。出嫁的小姨径直走,听说小姨出门的时候回头望了,所以后来生的儿子像舅。我望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在嘹亮的唢呐声中,踩过对面的田垅,在寒冬腊月,小姨一个单纯梦幻的少女时代逐渐远去,一个世俗维生的日子来临。

后来我才知道,山里的姑娘长到十一、二岁时,就要跟着祖母、母亲或嫂嫂唱哭嫁歌。实习的最好场所,是在婚礼仪式上陪伴即将出嫁的姐姐哭嫁,这样可以得到情绪上的感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加深,到了自己出嫁时,心中的喜怒之情,自然像开闸的河水一样倾泻出来。而姑娘什么时候开始哭嫁,也没有固定模式。哭嫁一般在晚上,届时,和新娘要好的姐妹们\娘家的姑嫂都到新娘的住处陪哭,一直哭到天明。


哭嫁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哭祖先、哭长辈、哭兄弟姐妹、哭陪客、哭媒人、哭离娘席、哭梳头、哭出闺、哭上轿等。这些哭嫁歌中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怀念,有对美德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一般从母女对哭、姑嫂对哭开始,所有的亲人(包括父母、哥嫂、叔伯、姐妹)都要哭到,常以“啊”、“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其中尤以母女对哭的场面撕肺揪心、催人泪下。

哭嫁似乎仅秦巴山区特有,荒蛮之地演绎的细腻丰富的风俗,小姨当年动情纯真的样子,至今令我回味。昨天,我与朋友在大街上闲转,看一队迎亲身边走过,新娘坐在一个架子车上,被打扮成小丑的公公拉着,新娘穿白婚纱戴红花,富态洋气,还不停地和周围的看客嘲笑着狼狈不堪的公公。我看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似乎缺了什么?

是的,似乎缺的也许是民间的,也许是民族的。



【广而告之】

商机:镇巴县多家快递公司,组建县城快递联盟,现诚招各片区承包商,一个片区多家快递,自己当老板,赶上网络时代的高速列车,创造辉煌时刻。有意者联系电话:18049160657






来源:镇巴县博物馆

广告合作:0916-6716626

客服微信:zhenbao3o

投稿邮箱:1054463292@qq.com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