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西乡脱贫攻坚回眸

  • 有妳,很幸福
楼主回复
  • 阅读:1633
  • 回复:0
  • 发表于:2020/9/22 17:06:1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镇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决不能让贫困阻挡发展,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西乡县委、政府始终把摆脱贫困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以“弱鸟先飞”的勇气向贫困发起总攻,步履铿锵地探索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各种有效路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接续努力,截至2019年底,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29555户87427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4.9%降至1.04%,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西乡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交出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西乡答卷。
“西乡宣传”微信公众号将以“战脱贫 奔小康——西乡脱贫攻坚风采回眸”为主题,围绕“战区攻坚、行业扶贫、典型村(社区)、六到帮扶、脱贫模范”五大板块,集中展示推介县镇村各级脱贫攻坚付出的艰辛努力,取得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凝聚全县上下圆满收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西乡地处汉中市东大门,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179个村36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28个),总人口41.6万,是西北第一产茶大县、中国著名茶乡、生态旅游之乡。1993年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11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54户91125人。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和接续奋斗,截至2019年底,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29555户87427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4.9%降至1.04%,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西乡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交出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西乡答卷。


在“战脱贫·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西乡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担当政治责任,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根本,以四个四为总体思路,以脱贫摘帽三步走为具体路径,以户为核心、问题为导向、群众满意为目标,聚焦八个一批精准施策,紧扣六个精准靶向攻坚,全县呈现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基础设施显著提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可喜变化。2015年以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全省万企帮万村、互助资金管理、易地搬迁以及全市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产业扶贫等13个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我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实践》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多项工作经验在《中国扶贫》杂志刊发。




“四责联动”凝聚攻坚合力



县委主动扛责。县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加强统筹调度、协调督导、工作保障,强力推进脱贫任务落实。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重要讲话,第一时间传达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每月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领导带头担责。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政治责任和党政同责要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分管领导主抓主管,各县级领导常规工作与扶贫工作“一岗双责”,纵向建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战区指挥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四级组织体系,横向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14个专项工作组、行业扶贫办公室,并实行责任、考核、奖惩“三个捆绑”,时刻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落细落实夯责。连续两年带领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河南兰考、四川平武等地经验,结合实际系统谋划,提出“四个四”脱贫攻坚思路,制定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决定、“三年行动”、20个行业配套《支持方案》和“1+5”巩固提升方案等系列文件,持续完善组织、责任、政策、督查、奖惩“五大体系”,构架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逐年签订“军令状”,细化分解任务,及时召开工作调度会、现场观摩会、专题推进会,动员安排部署,交流工作经验,定期交账整改,确保季有行动、月有重点、周有安排、日有推进。
精准帮扶尽责。按照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2%和增幅不低于20%的刚性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6.94亿元,全力推进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脱贫致富产业。统筹中省市县173个帮扶单位,精选415名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驻村。117名农技员、12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定点服务,130家企业主动投身脱贫战场;6200余名干部认真用情“六到”帮扶3万余户贫困户,联系8万余户非贫困户,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四场硬仗”补齐工作短板



农村公路畅通便捷。西镇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建成西乡至大河镇红色旅游公路、峡口镇至骆家坝镇等县乡公路,新改建通村通组道路923.28公里,实施“油返砂”路面修复70公里,形成了县镇村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


饮水安全全面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10处,受益人群28.76万人,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建立农村饮水维修基金,制定运行管理办法,压实运行管理主体责任,全县群众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4项指标稳定达标。


农村用电稳定保障。实施县域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动力电和居民照明入户等电网建设工程,新改建供电线路244.98千米,一户一表改造6902户,电力入户率、贫困村通动力电实现2个“100%”。四是网络通信全部通达。实施农村“智慧宽带”工程,215个行政村(社区)和所有集中安置点实现通信网络、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网络通信全部通达。实施农村“智慧宽带”工程,215个行政村(社区)和所有集中安置点实现通信网络、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四大举措”夯实增收根基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创新建立“长短结合+N个特色产业”战略推进体系、贫困村产业发展“四个一”支撑体系、“茶、猪、果、菌、药”产品体系、消费扶贫驱动体系,实现县有主导产业、镇有产业基地、村有专业合作社、户有脱贫致富项目和劳动技能的“四有”目标,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6万亩、中药材3.1万亩、蚕桑1.6万亩、雷竹1.6万亩、畜禽135万头(只),中长线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8414户59042人。我县“产业扶贫七步工作法”、《增强造血功能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等经验在全省交流。今年6月《陕西脱贫攻坚》刊载我县《“四位一体”构建产业扶贫发展保障体系》经验文章,并先后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出台7大类21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开展各类劳动力培训10054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6790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4607人、自主创业241人,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1762个、选聘生态护林员2783人,并为每名护林员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保险;累计兑付5183户贫困户退耕还林资金765.7万元,16740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46.1万元。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坚持“产业发展政府帮,小额贷款银行办、最高5万用三年,贷款贴息按季算”,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476户5.36亿元,127个互助资金协会累计发放借款1.78亿元,支持群众发展产业,拓宽脱贫增收门路。


强力推进电商扶贫。建成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仓储分拣中心、17个镇级电商服务站、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累计实现电商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涌现出大河镇“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堰口镇檀木村“青脆李产业合作社”、白龙塘镇“吊瓜合作社”等先进典型,顺利通过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期评估验收。








“四个关键”兜牢民生底线



安全住房全保障。对所有农户“地毯式”排查鉴定,做到一户一鉴定表、一村一档。实施危房改造3000户、人居提升3555户,安全住房巩固143户。按照大社区、大园区、大配套、大服务思路,引导贫困群众向县城、集镇和中心社区聚集,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5680户,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工厂、产业园区,促进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义务教育有保障。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持续推进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扎实开展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服务,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精准确定贫困生信息,严格执行教育资助政策标准,累计发放教育资助104540人次6694.4万元,做到应助尽助。实施城乡学校联盟办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


健康扶贫强保障。累计投资1800余万元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46个。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建立慢病管理全覆盖、大病救治全纳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阵地全保障、“一站式”报销全实现“四全体系”,贫困人口住院政策范围内合规费用报销达到8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2018年11月,全国健康扶贫现场教学观摩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


民生兜底筑保障。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全覆盖”要求,突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截止2020年6月底,全县农村低保对象8180户16692人,发放低保金3626.79万元;特困供养对象2846户2867人,发放供养金1346.01万元;实施临时救助3252人(户)次,发放救助资金261.12万元;落实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650人,重度护理补贴3094人,发放两项补贴558.33万元。


“四大行动”积蓄发展动能



实施党建引领行动。推行“村党支部+‘四个一’+贫困户”模式,成立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192个。在全县村级党组织中开展“六面红旗村”争创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全面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掀起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勇夺红旗、争当标杆”的热潮。加强对“四支队伍”日常管理,严格执行考勤请假、召回调整、督导检查和积分制管理等制度,定期举办业务培训,落实驻村干部各项保障措施,确保驻村帮扶工作优质高效。将脱贫攻坚战场作为培养锻炼识别干部的主阵地,分层分类开展干部培训,从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中提拔使用175人,评选认真用情“六到”标兵523人。



实施环境整治行动。牢固树立“看环境知脱贫”理念,出台《西乡县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大力开展“三改一建”“五净一规范”和“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质量。



实施志智双扶行动。深入推进“五讲五知”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创新推行“一三四三”扶志工程,建成2条精神扶贫示范线、12个“五讲五知”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示范村。深入开展“三个百场”活动,用好道德讲堂、红黑榜、“一约五会”、爱心超市、自力更生模范评选等平台载体,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振精气神。


实施社会扶贫行动。抢抓中央和省、市帮扶机遇,统筹国企、医院、高校“三大力量”,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构筑社会扶贫大格局。加强与江苏省启东市对口协作,实施苏陕协作项目84个,对口援助资金1.57亿元,尤其是依托苏陕合作国动产业园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服装产业集群,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




“四个关口”提升脱贫质量



把好“进退关”。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关键一步,创新推行“精准识别五步工作法”,连续三年对全县所有农户进行5轮大规模的精准摸排识别,并实行“三色管理”,对绿色放心户巩固提升,对黄色提升户整改达标,对红色户问题清零,确保不漏评、错退一户一人。大力攻克深度贫困,项目、资金和帮扶力量向9个深度贫困村倾斜,累计落实财政涉农资金8995.39万元,每村投资均超过500万元。
把好“督导关”。紧盯工作、政策、责任“三个落实”,出台职责、督查、考核、问责制度,实行一月一清单安排、一月一督查通报、一月一评估排名“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整合督查力量,率先在全市成立县委督查办,抽调50余名干部组成21个督查组下沉至17个镇(街道),常态化检查暗访,3个督战组巡回督导,促进各项任务节点推进、落地见效。
把好“巩固关”。严格执行贫困县约束机制,严守“四个不摘”,保持帮扶单位、“四支队伍”人员稳定,落细落实“1+5”巩固提升方案,持续跟进落实帮扶措施,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带贫益贫、扶贫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管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安全饮水管护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
把好“作风关”。建立“五个严禁”“七个一律”等作风保障机制,引导各级干部认真用情“六到”帮扶,做到作风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2016年以来,累计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193件,给予纪律处分310人,运用提醒、通报、诫勉等方式处理574人次。



“四个重点”夺取双战胜利



精准防控堵源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战疫战贫两手抓”,严格落实“严两防、断三源、抓五早”要求和“四入三不漏”原则,创新实行“链长制”排查、“树状图”追踪、“网格化”管控等有力措施,2月底11例患者全部救治出院,并持续保持无新增患者,全县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复工复产稳发展。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企业及项目机制,采取点对点帮扶,针对企业用工、防护物资不足、销售额下降等问题,精准制定“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措施”,推进重点项目全面开复工、“五上”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援企稳岗保就业。照“六稳六保”要求,落细落实应对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八条措施,组织75家企业开展线上求职招聘7场次,推送就业岗位信息9800条,达成就业意向1600余人。开发疫情公益专岗1419个,通过包机、包车、专列方式输送3640名群众返岗就业,办理扶贫小额信贷展期、续贷208户922.4万元。


搭建平台促增收。建立保价收购、物流补贴等农产品补贴机制,开辟机关单位购销、电商物流营销、乡村旅游带销、扶贫协作助销、宣传推介促销消费扶贫“五大路径”,已有25家供应商的76种扶贫产品成功跻身“全国扶贫产品名录”,销售金额达7077万元,农产品“卖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经济社会秩序稳健恢复。

来源:西乡县脱贫办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